我说几方面的要点:
一、体系化:全面理解高质量。
1.高质量落在发展上。
第一,高质量决策。宏观决策科学,尊重市场主体,优化营商环境。很遗憾我们现在的高质量决策极少,我在旅游这么多年极少看到高质量决策,相反看到经常是低质量,这里的要害在哪儿呢?投资商贪大求洋,规划者推波助澜,评审者随波逐流,我是属于规划者和评审者,到后来我拒绝参与规划,拒绝参与评审,因为我实在说不出来漂亮话。
第二,高质量谋划。策划当先,规划落地,设计特色,活动推进,这才能少走弯路,少付代价。当然也很遗憾我们绝大多数的规划单位追求利益,这是很自然的,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为了追求这个利益,官员想听什么,我跟你说什么,哪儿有策划当前,到最后的规划水平越来越低,总体来说这种高质量谋划基本不存在,让我们走了多少弯路,付了多少代价。今天的淄博现象,大家说一定有高人,我说这背后没有高人,如果有高人这事见鬼了,实际上就是方方面面的条件抢到那一步才产生淄博现象。
第三,高质量项目。少花钱,多办事,办好事,好办事。这应该是我们的原则,但是现在呢,越忽悠越厉害。比如说,一个项目一个公司准备进去说好10个亿,人家说得很清楚,因为市场操作能力强,说10个亿把这个项目拿下来,我保证你当年效益翻番,跟着又一个公司去了,10亿投资怎么行,我100亿投资,马上转上去,100亿投资把这个项目拿下什么都没有干,基本没花钱把这个项目控制住了,结果后悔了,后悔没有用了。我这三个月在全国跑了13个省、100个项目,我深知这股风到现在没有断,而且形势一好又开始刮了,我就问什么叫好项目,什么叫高质量项目?在今天一个项目能活这就算好项目,还追求什么高质量?我们全国就一个陈向宏、一个吴国平,因为他们追求高质量,包括我们的陈总,他们追求高质量是从心里出来的,从根儿上产生的,我们有这种追求吗?上来先算项目多大,再算能带来什么好处?一个项目迅速成,一个产业链就成了利益链,这样的项目怎么能好?
第四,高质量产品。资源配置合理,市场化,体系化,合理化。这种高质量的产品应该说现在市场上冒出了一批,这批项目都超越了我们传统的概念,长安十二时辰是什么项目?那是景区吗?不是景区,那是沉浸式文化体验区,只有河南·戏剧幻城,我看完很吃惊,但是难在资产太重。但是能说这不是好项目吗?我只能说这是好产品,确实是好产品,涉及的原因很多,到现在公交车不过去,就别说地铁都没有,为什么?因为是县,这个县严格说已经纳入郑州的城区,但是因为是一个县,所有的城市资源过不去。再想炒作怎么炒作?想做房地产能做起来吗?所以这么一个高质量的产品,但是资源配置不合理,所以市场化、体系化、合理化这三条都没有看到。但是我相信只要在资本运作方面能够喘过这口气,这个项目的确是好项目。
第五,高质量运营。运营效率高,市场效果好,经济效益合理。我们这种高质量运营是什么?这种高质量运营前提就是第六。
第六,高质量服务。有基础性,适应性,发展性。质量需要成本,这是常识,但是我们现在的领导要求往往违背常识。
第七,高质量科技。适用技术,成熟技术,高新技术。我认为旅游不需要那么多高新技术,我们需要的是适用技术和成熟技术,我们也没有必要在这么一个传统的行业里去冒技术淘汰、技术迭代的风险,人家玩剩下了我们再玩都可以,冒什么风险?但是我觉得现在有一些企业就想冒这个风险,比如说十年以前我在中关村碰一个德国人,他玩一套设备,他说这套设备中国现在只有他有,我说你做什么,他说我给景区给目的地拍片子,效果极好,我现场体验了一下确实很好,我说你这么好的效果意义何在?我说这套东西旅游不需要,因为旅游需要的是现场的观感,是眼耳鼻舌身心综合的体验,这套东西做的再好,包括去年说的元宇宙,整个这套东西我总是打一个问号,如果元宇宙能替代一切,那我们旅游辛辛苦苦做这么多年做什么?我们要这么多的景区干什么?在家就行了,所以,试用技术和成熟技术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。
第八,高质量人才。形成合理体系,形成合理流动,形成工匠精神,开拓上升空间。现在不要说高质量人才了,一般人才都不足。但是这要形成合理的体系,高端人才,中端人才和适用人才,真正我们需要的是适用人才,高质量人才需要的是创新性、复合性、全面把握、全面运作,这种人才不需要多少,可能真正在现场盯在一线的人才恰恰是我们最缺乏的。所以第一就是要形成合理的体系,第二要形成合理的流动,不流动不可能。但是最基本的点就是骨干能不能保住,能保住品质就能保住,这三年恰恰是我们的骨干大部分流失,而且流失完不回来了,因为到其他行业发现,是个行业都比旅游行业强,挣钱多,工作还没有那么累,压力也没有那么大,那干嘛还要回来,所以现在形势恢复我们希望回来,人家不回来了。回来的就是有情结、真喜欢的这些人,但是这个合理流动没有形成,同时就是形成工匠精神,我们现在对高质量的人才缺乏的就是工匠精神的弘扬,开拓上升空间,没有上升空间人才凭什么要来。
我感觉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短板,尤其是这几个月,这几个月走到哪儿人家说给服务提点意见,我说服务我绝不提意见,现在有服务就不错了,我还给你提意见,我就说这服务员什么时候来的?有一个酒店老总跟我说,你别提,这服务员我都不认识,很可能昨天来的,也许这顿饭吃完他就走了。
第九,高质量公共服务。公共产品完善,公共服务到位,公共空间形成。这个恰恰是现在我们发展的短板,随着城市化的发展,城市的公共服务已经上了大台阶,我们原来旅游强调的是什么?强调的是公共服务,实际上是在补城市公共服务的短板。比如说厕所革命,我琢磨这事,而且我从头到尾一直在操作这件事, 1983年国家旅游局就召开第一次旅游厕所工作会议,几十年一直抓这个事,我就想这个事,为什么发达国家没有旅游厕所革命,很简单,城市公共服务发达。所以我们到欧洲任何一个咖啡馆都可以上厕所,街上也没有多少公共厕所,可是到了发展中国家,发展中国家我就不行,我就认了,我也不需要旅游厕所革命。比如说到了埃及,领队一再说了,你们一定多换一美元的小费,要不然上厕所都上不了。到了一个地方一听公共厕所,大家都排着交钱,排着队上厕所,人家认为我就这样,无所谓,但是我们不同,这些年随着城市公共服务的提升,空间的扩大,补了很多我们原来旅游的短板。可是在旅游自身这种高质量公共服务应该说现在是我们最大的短板,实际上好多投资投在哪儿?投在公共服务上。
第十,高质量发展格局。减缓同质化建设,创造差异化格局。减缓大起大落,形成稳定格局。
这十方面我们来把握,这才叫全面的把握高质量发展。我们不能一说抓质量就是抓服务,不能那么说,这么说太浅了,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,这十个高质量实际上又构造了结构体系,没有高质量决策后边什么都没有,没有高质量运营,想得再好,做得再好最终拿不到效果,这是关键的问题,我觉得我们就需要全面来把握。
2.高质量体现在效益上。
多年以来,旅游的供求关系始终不匹配,由此形成旅游企业的效益不高。八十年代,供不应求,形成了阶段性的效益高峰。九十年代,开始转换,被称之为“散、弱、差”,开始还有一个小字,“小、散、弱、差”,后来想了想小不是毛病,旅游是生活服务业,小企业多不是好事嘛,但是散、弱、差不变,之后就是起起伏伏。到新世纪这二十年,传统旅游企业始终不振。这些年,OTA又成为抽水机,分割了大把利润。对OTA又爱又恨,因为离不开他们,他们垄断性越来越强,抽成越来越高,好不容易挣了点钱,基本上被他们分走了。旅游作为服务业的组成部分,本身不可能形成暴利,但是能够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,这应当是底线。但是我们习惯于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情况说旅游,形成普遍的判断失误。
质量需要成本,这本是常识。收入不等于利润,这也是常识。然而,恰恰是在常识方面,管理部门和媒体往往违背了常识。管理部门动辄质量要求,媒体总是把收入当利润,五一又被称为“赚的盆满钵满”。那是赚吗?就是收入而已,利润到底有多少?反过来我问一个,我们全国所有旅游企业家挣钱能占多少?就我了解的情况,大体上持平占50%,50%亏损,盈利就是折旧去掉、乱七八糟的去掉,还能盈利大概占10%,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还说旅游好?还赚的盆满钵满?中央下发的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中,明确提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,经济结构更加优化。又提出,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,建成一批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。
我们现在这么大的旅游产业,有几个企业能称得上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?我们可以想一下,所以很自然,这是我理解的旅游高质量发展两个要点。
二、高质量的核心
1.要素变化。
旅游要素可以分为三类:第一是运营要素,第二是发展要素,第三是环境要素,这三类要素又形成了要素的结构,我们现在很多情况是在发展要素和环境要素出问题,最后表现在运营要素出问题。当然项目配置的不好,本身就有问题,但是要素的优化、结构的优化,这是我们讲长远的高质量发展课题。
以上三类要素,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,权重在变化,结构也在变化。八九十年代,运营要素短缺,缺什么我们补什么。酒店不够建酒店,交通不足补交通,到了中期,发展要素第一。那时候我们追求的是企业的运营环境,现在来看,环境要素越来越突出,也意味着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。不光是自然环境,也包括营商环境,包括法治环境等。
尤其是在今天,环境要素上升到第一位,也是长远竞争的根本。实际上,各地旅游发展的不平衡也主要体现在环境要素方面。
2.结构优化。
总体来说这三大类要素形成结构体系,各类要素从内部也形成结构体系,在结构问题上,很多年我一直看重,我还专门组织了一批人写《旅游结构研究》,上下册一套,学界不看重,政府不看重,企业也不看重,我很奇怪,只能反映我们这个产业不成熟,初期发展产业不研究结构问题,随着产业发展高级化,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。
要素结构的最佳配置是,各类要素的边际产出总体均衡。长短相较,扬长避短,化短为长。锻长板,补短板。问题在于,何者为长,何者为短?市场不断变化,长短也在变化,今日之长,明日之短,屡屡发生。看着很好的项目怎么死了呢?有时候真得琢磨琢磨,分析来分析去发现原因极多,在25年以前我曾经召开一个全国旅游规划投资这样的会,提了一个要求,一个省带一个失败项目过来,我说分析失败项目,恐怕比研究成功项目收获更大,结果开会没有一个省带,问为什么?让我们带先进项目没问题,带失败问题怎么带,再说怎么分析。我说那好我准备了5个失败项目分析,这一分析,我说大家听明白这个事,有的是区位不对,有的是时间不对,比如说这个项目5年之后进入市场肯定火,而且不错,可是提前了5年必死无疑。有的是投资占过大,需要那么大投资吗?比如说这个项目10亿就够了,忽悠来忽悠去变成30亿,10亿成功的项目30亿必败。所以这些东西都在变化,这些东西如果我们吃不准的话,就会感觉形势很难判断。
各地各有各的长短,全国总体来看,主要有三个方面:
第一,强化软开发,适度硬开发。经过40多年的持续开发建设,文旅领域已经形成庞大的规模,在需求仍然保持稳健增长的势头之下,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佳,说明供求关系普遍宽松,说白了就是供不应求,硬建设的阶段基本过去,需要创造新的发展空间,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,大家还在招商引资还在忽悠,现在到了这种程度,10亿地方不兴奋,百亿勉强可谈,说这个项目几百亿投资省长都兴奋了,到哪儿找这样的项目去。2017-2019年是我们大投资的这几年,实际上埋下一个根儿,从今年开始爆发,什么问题?就是旅游业的供过于求,这个问题今年开始全面爆发,大家说旅游形势大好,我们还在大忽悠,大投资,那意味着不断地加重这套东西。所以软开发,一是挖掘闲置资源,二是提升现有设施,三是注入文化元素,四是借助城市更新,五是真实与虚拟结合。这五方面是我们下一步真正下力量抓的。
第二,对应需求变化,谋求跨界发展。这些年,跨界已经成为普遍现象,传统的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,无论是文旅融合,还是文旅加,本质上都是需求变化引发,形成新业态。另一方面,是新业态来不及成熟,就变成了旧业态。产品缺乏沉淀,经营缺乏积累,消费缺乏经验,这都是高速成长中的现象。一个迪士尼70年了,我们中国有哪个项目能数出来,能数得出来有,要不是老天爷留下来的,要不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,我们这些年造的东西有吗?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会自然调整,需要主动调整,赋能消费。现在消费者体能增长,技能增加,智能丰富。可是中国人不会玩,要追求好玩玩好。我看现在教育不错,小学生都得掌握一门技能,甭管什么东西得掌握一项,我觉得这是好事,这实际上就是对消费者的培育。所以这样需要教育赋能、技术赋能、时间赋能、金融赋能、环境赋能、文化赋能,需要这一系列的赋能。
第三,公共性。文化具有极强的公共性,旅游业越来越具有公共性。以人民为中心,以高质量为主题,题中应有之义就是需要强化公共性。一是公共环境,旅游的户外活动特点要求更好的公共环境,包括自然环境,也包括人文环境,甚至是社区环境。有一个好的公共环境,这个地方才能起来,淄博今天就是营造友好型的城市,官不欺民,民自安;官不扰民,民自富。这就是核心,剩下都是皮毛。二是公共服务,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,是对地方管理的挑战,也是外来人和本地人互动的过程。三是公共产品。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,公共产品的供给基本得到保障,但是在自驾车、营地、乡村等领域也明显存在短板。我觉得我们对高质量的把握应该更丰富一些。
封图来源:摄图网
本文仅用于分享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吉林省旅游景区协会
电子邮箱:jilinjingqu@sina.com